积云
概述
如果积云和太阳处在相反的位置上,云的中部比隆起的边缘要明亮;反之,如果处在同一侧,云的中部显得黝黑但边缘带着鲜明的金黄色;如果光从旁边照映着积云,云体明暗就特别明显。
积云是由于空气对流上升,到空中因为绝热冷却,上升的热气团突然冷却,空中干燥空气的温度每上升100米平均降低1℃,而露点每上升100米会降低0.15℃,当空气温度达到露点时,其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滴,形成云团,云团的大小取决于当地温度和气压的状况,一般发生积云都是在晴天状态,但当积云顶部超过大气的冰点层时,也会发生降水,降水造成小阵雨或雪,取决于地面的温度状态。在有风的天气,可能形成直线排列的积云,山区地形也会影响积云的排列状态。积云产生的高度取决于热空气团的湿度,湿度高产生的积云比较低,在温带,一般积云底部处于2,400米高度附近,在干旱的山区,可以达到6,000米高。
形成
积云由水滴组成,但有时可伴有冰晶,它主要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。因此,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联。一团空气上升,在开始时它的内部水汽含量和温度的水平分布基本上是均匀的,从而水汽产生凝结的高度是一致的,因此,一朵积云具有水平的底部。由于在形成阶段,云内为上升气流且云顶中央上升气流最强,四周较弱,云外为下沉气流,造成积云具有圆拱形向上凸起的顶部以及明显的轮廓。
积云主要在白天形成,因为在阳光照射下地面会迅速增温,使空气变热,热对流导至积云产生。积云也可在白天山顶上形成,因为山坡受热比谷底受热快。这种不稳定的受热形成运动中的对流。积云有时伴随或提前冷锋而形成。因为在锋区,空气被迫抬升。
积云通常在湿润地区和热带地区出现,但有时也会在干燥地区出现。除非积云变成积雨云,否则一般不会出现降雨。
类别
由于对流运动的强度不同,所以对流云垂直发展的厚度也不同,取决于对流高度和凝结高度的配置。
积云按其外形分为三种:
1. 碎积云。破碎的、不规则的积云块,个体不大,形状多变。
2.淡积云。呈扁平状,垂直发展不甚,在阳光下呈白色,较厚的云块中部有淡影。
3.浓积云。顶部呈重叠的圆弧形凸起,很像花椰菜。发展旺盛时,个体臃肿、高耸,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,有时可产生降水。
演变
积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稳定层,或积雨云在对流衰退时平衍而成积云性层积云或积云性高积云:
1.淡积云发展时遇稳定层而平衍,则成积云性层积云。
2.浓积云在发展时遇稳定层而平衍则成积云性高积云。
3.浓积云在傍晚对流衰退时多演变为向晚层积云(积云性层积云的一种,顶部较平,呈扁平长条形,云顶尚保留有一些积云的园拱形,常出现于傍晚,故名)。